近日,笔者走进希望果业在二十二团的冬枣收购点,一箱箱饱满鲜亮的冬枣整齐码放,清甜的果香在空气中弥漫,勾勒出一幅丰收的喜人画卷。今年,二十二团的冬枣凭借绿色种植优势提前大量上市,不仅农残少、品质佳,更以实打实的优质口碑,为即将成立的焉耆垦区冬枣协会打下了坚实的品质基础,成为推动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希望果业公司是二十二团市场经营主体与冬枣种植户建立产销对接链路的关键一环。公司以冬枣标准化种植、分装加工、销售服务为主业,通过“公司 + 基地 + 种植户”的创新经营模式,为大棚冬枣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兵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
“团里的枣公司通过统一的种植管理技术,严格按照绿色标准开展种植。在虫害防治方面,我们采用纯中药提取的苦参碱,确保果子无农药残留,按照这个方向种植出的果品品质非常好。” 希望果业总经理韩佳颖的话语中,满是对绿色种植模式的自信。
走进冬枣种植大棚,眼前的景象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农田 “寸草不生”的认知 —— 棚内地面上长满了杂草。“这可不是管理不到位,恰恰是我们绿色种植的见证。”希望果业的技术人员李丰收笑着解释道。为坚守绿色食品种植标准,种植大棚摒弃了传统的化学除草剂,选择保留适度杂草来维持土壤生态平衡,减少农药使用对环境的破坏。这种看似“粗放”的管理方式,实则是对生态种植理念的深刻践行,让土壤在自然循环中保持活力,为冬枣生长提供了健康的根基,也彰显了二十二团在发展农业过程中对生态保护的高度重视。
除了生态化的田间管理,绿色种植的核心还体现在病虫害防治上。希望果业全程采用中药提纯的苦参碱作为防治药剂,这种源于天然的生物制剂既能有效抑制病虫害,又能避免化学农药残留对果实和环境造成污染。“你看这冬枣,表皮光滑,咬一口脆甜多汁,完全可以放心吃。”正在采摘的种植户拿起一颗冬枣向记者展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自豪。据专业检测,今年二十二团的冬枣农残指标远低于国家标准,真正实现了“绿色安全”的承诺,为消费者的“舌尖安全”筑牢了防线。
为让更多农户掌握绿色种植技术,希望果业从种植初期就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技术团队定期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授科学修剪、合理施肥、生物防治等技巧,帮助农户转变传统种植观念,适应绿色农业的发展要求。“以前总觉得多打药才能保收成,现在跟着学技术,不用化学农药,产量和品质反而更高了。”种植户赵文俭算起了收益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种技术赋能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农户的种植水平,更激发了他们参与绿色农业发展的积极性。
“今年冬枣提前上市,七月十五号我们就开始了第一批采摘。虽然还没到丰产期,但每天的收购量大概能达到十吨左右。” 希望果业总经理助理李卓介绍道。提前半个月进入采收期,产量和品质双提升,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严格的绿色种植标准和精准的技术支持,也充分展现了二十二团冬枣产业在标准化、规范化发展道路上的显著成效。
在收购点,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络绎不绝,一位长期合作的客商对冬枣的品质赞不绝口:“这里的冬枣口感好、安全性高,我们很放心购买。”优质的冬枣不仅赢得了市场的青睐,更让农户们尝到了绿色种植的甜头,进一步凸显了标准化、规范化种植的重要性,为即将成立的焉耆垦区冬枣协会积累了宝贵经验。
据了解,焉耆垦区冬枣协会将由二十二团牵头成立。协会成立后,将进一步整合区域内的种植资源,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制定统一的品质标准,推动冬枣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这不仅是二十二团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实践。
从田间到舌尖,二十二团用每一颗绿色冬枣诠释着“品质为王”的理念。随着焉耆垦区冬枣协会的筹备推进,相信在绿色种植理念的引领下,焉耆区域的冬枣产业将迎来更规范、更健康的发展前景,让更多优质的绿色冬枣走出新疆,走向全国消费者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