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与基本情况
二十七团(天湖镇)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第六师十七团,1959年由农二师农五团三营扩建为国营解放四场。1969年,分别由农二师种马场、国营解放四场统编为二十六团、二十七团。1971年,二十六团建制撤销,并入二十七团。2004年,农二师根据上级决定,分别将农二师破产企业湖光毛巾被单厂、工一师二0四团十一农场、工三团老团部一并划归二十七团。2020年,兵团批复同意设立天湖镇,镇政府驻第二师二十七团天河路51号。
团场土地总面积41.7万亩,其中:耕地6.02万亩,山区草场28.5万亩,林地面积1.1466万亩,全团8个连队,2个社区。
二、地形地貌
团镇地处天山南麓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盆地中心,团部地区处于扇缘地缘,主要受西部霍拉山和西北部开都河冲积影响形成的冲击——洪积平原,本地区土质粘重、板结、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沿坡形成许多冲沟和洼地。
三、气候类型
团镇地处天山中段南麓焉耆盆地中部,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气候的基本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冬寒夏热,春季增温快而不稳定,秋季短暂而降温迅速。山区牧场属高寒的半湿润中干旱气候,年冷暖各半,天气多变,雨雪较多。
四、自然资源
团镇地表水水源为开都河,年平均流量33.6亿立方米,水源丰富,水质良好,属重碳盐型水。团镇辖区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野生动物资源中兽类约9种,禽类20余种,鱼类约5种。野生植物资源中树种资源约21种,草类资源约27种。团域内田园风光秀美,四季更迭平缓,气候宜人,温湿适宜。团镇结合兵团军垦文化元素,打造符合自身条件的农业观光游、度假休闲游和军垦红色文化游,填补了旅游产业的空白,促进大旅游格局形成。
五、生态保护
团镇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促进区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保障团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明确生态林与经济林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将团部城镇建成经济林与绿化林相结合的示范区,做好连队营区、道路绿化林与经济林相结合的文章,实现生态林与经济林的良性循环发展。
六、毗邻县及乡镇基本情况
焉耆县总面积24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万亩,辖4镇、4乡、2个国有农牧场,全县常住户籍人口11.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城镇化率45.76%。主要有汉、回、维、蒙等30个民族。
永宁镇位于焉耆县城以南,北依开都河,东邻博湖县查干诺尔乡,西与二十七团接壤。距焉耆县城4公里,共有耕地48351亩。
包尔海乡距离焉耆县城12公里,占地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4万亩,国有土地1.366万亩,下辖5个行政村,23个村民小组,全乡总人口0.66万人,由汉、蒙、维、回等5个民族构成。
四十里城子镇位于焉耆县城西20公里,西距库尔勒市40公里,北与包尔海乡接壤,南临博斯腾湖,东与二十七团为邻。全镇总面积86.58平方公里,下辖5个行政村,1个社区,20个村民小组。镇域总人口0.8万人,全镇共有耕地4.5万亩。
查汗采开乡位于焉耆县城北方15公里,距库尔勒市60公里,全乡行政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万亩,草场面积4080亩,森林面积3000亩。下辖4个行政村,总人口0.5万人。
博湖县辖区东西长约91千米,南北宽67千米,全县总面积3808.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64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3.2%。县辖5乡2镇,25个行政村,7个社区,8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89万人,由汉、蒙、维、回等22个民族组成。
查干诺尔乡位于博湖县城西南3公里,东与巴州种畜场、才坎诺尔乡相连,南与博斯腾湖乡相接,西、北部与焉耆县接壤,区域总面积77.93平方千米。下辖3个行政村,下设22个村民小组。
才坎诺尔乡位于博湖县城西南6公里,东、东南、南、西南与博斯腾湖乡相接,西与查干诺尔乡相接,北、东北与博湖镇、巴州种畜场、乌兰再格森乡相连,区域总面积124.49平方千米。下辖4个行政村,下设27个村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