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走进二十五团三连连史馆,只见四周的墙上挂满了老照片,展柜上是几十年前的衣柜、电话、收音机等,琳琅满目的展品着实让人很难相信,这里是一个连队的连史馆。
“通过老照片、老物件等,让大家清晰地了解到我们连队的发展历程,既能传承军垦精神,又能激励大家奋发有为、干事创业。”6月23日,该连党支部书记丁磊一边介绍连史馆展陈,一边告诉记者,每逢节假日,有不少游客来连史馆参观。
近年来,二十五团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连队拆除旧房,盖起了新房。看到许多职工群众搬离旧房后就扔掉了旧的生活用品,作为“兵三代”的丁磊觉得十分可惜,便带领连队“两委”成员大量收集旧物。行李箱、算盘、茶杯……就这样,他们在短时间内就收藏了大量团场职工的工作、生活用品。
2024年4月,三连党支部标准化阵地落成,党支部一班人搬进了新办公室,看着闲置的连队老办公室,丁磊和连队“两委”成员商议后决定,投资28万元将其改建成连史馆。
在连史馆布展过程中,丁磊听从了很多老军垦的意见和建议,听他们讲白手起家建成第一个地窝子的经历、半夜起床挖大渠的故事……一个个故事让丁磊对连史馆的建设有了明晰的思路。他整理出连队的建设史,布展时也突出展示连队职工群众用过的器物,使连史馆成为一部“会说话的历史教科书”。
“令人欣慰的是,有不少老军垦主动参与到连史馆的建设中,甚至有人把家中的藏品也捐献了出来。”丁磊说。文化是故乡的魂,职工群众的热情帮助、积极参与,正说明了大家对军垦文化的认同。
经过半年多的建设,一座藏品丰富、独具特色的连史馆呈现在人们眼前。
“我想让更多的老物件被大家看到,让更多历史故事被大家记住,让大家明白,什么是艰苦奋斗、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兵团人的职责使命。让这些老物件不仅留存在连史馆里,也留在每一代人的心中。”丁磊说。
文物不会说话,但传承让历史有了温度。如今,二十五团三连连史馆已成为该团职工群众和周边游客了解军垦文化历史的一个平台。“我们将借助环湖公路的交通优势和芦花港景区的旅游资源,持续加大对连史馆的投入,深度挖掘军垦文化内涵,实现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以文旅产业发展带动连队经济迈向新台阶。”丁磊说。
注:https://mp.weixin.qq.com/s/ekmMPrY_-JnJ8LFz0ZeH9A(转载铁门关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