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场专栏 > 30团 > 团场信息 > 正文
党建引领践初心 助收葫芦护非遗
发布时间:2025-10-28 18:27 来源:第二师铁门关市

“慢点儿递,别碰着‘龙头’!”10月15日下午,三〇团 “双丰葫芦烙画”非遗传承人潘耀先的葫芦小院里热闹非凡——来自该团文体广电和群团中心党支部、经济社会发展办公室、产业促进中心联合党支部的党员们,正忙着开展“金秋助摘葫芦 党建护航非遗”主题党日活动,采摘成熟葫芦、清理藤条,用实干为非遗传承“添薪”。

今年已年过花甲的潘耀先,是第二师铁门关市知名的葫芦烙画非遗传承人。他手中的烙刻笔能让普通葫芦“活”起来,山水、花鸟、军垦故事跃然其上,作品深受职工群众喜爱。可随着年岁增长,打理葫芦小院成了潘老师的“心头事”——搭架、除草、采摘等体力活儿渐渐力不从心。此前,文体广电和群团中心党支部已组织党员帮他加搭建葫芦架、清扫杂物;如今葫芦丰收,两个党支部特意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用行动助力非遗。

活动一开始,潘耀先就拿着剪刀示范起采摘技巧,“必须在葫芦把儿上留 5 公分,这叫‘龙头’,没了它不仅卖相差,还影响葫芦的‘灵气’。”党员们听得仔细,很快两人一组结成“搭档”:一人扶稳木梯,一人踮脚轻剪,小心翼翼将葫芦放进竹筐,生怕碰伤 “龙头”。阳光洒在葫芦架上,党员们一个个摘葫芦、递葫芦、搬竹筐,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经过近3小时忙碌,70多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葫芦被整齐装上车,运至潘耀先的非遗工作室。党员们又跟着把葫芦一串串挂在通风架上晾干这些“宝贝”将成为明年烙画创作的核心原料。随后,大家拿起扫帚、耙子,把架上干枯的藤条清理干净,还小院一片整洁。

“看着满院葫芦被稳稳摘下来,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潘耀先摸着摘下来的葫芦,脸上满是欣慰,“有党员们帮忙,我能更专心琢磨烙画技艺,肯定要一直创作下去,把这门手艺传得更远!”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既是党员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更让党建成为非遗传承的“红色引擎”。未来我们支部将持续以党建为引领,策划更多“非遗 +党日”活动,让党员成为非遗保护的参与者、推动者,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扎根结果、绽放光彩。三〇团文体广电和群团中心党支部书记郑轩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