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来吃饭的人估计不少,得多做一点……”10月7日天刚亮,三〇团一家抓饭店店主杨卫江跟妻子林建红就来到了店里,淘米、切菜,准备一天的抓饭用量。
“以前没开店的时候,棉花地里跑一跑,感觉很轻松,但还是觉得收入低了一点。后来开了这个店,忙起来了,也挣到钱了,现在客流量大的时候一天能卖出一百多份。”杨卫江说。
杨卫江和林建红都是团场的退休职工,种了大半辈子的棉花,退休后又承包了几十亩地。这两年,看着团里商贸城的铺子一家家旺起来,2024年在儿子的建议下,他们在商贸城里盘了个店铺,学起手艺开起了抓饭店。上午忙活店里的生意,下午忙田里的农活,两头奔忙,日子越来越充实。
“老板,买抓饭,两份在这吃,四份打包……”刚过12点,香喷喷的抓饭一出锅,顾客就来了。杨卫江和林建红配合默契,一个负责盛饭,另一个负责招呼客人。
“他们家的抓饭我一周来吃三四次,味道很不错。”三〇团居民王明红说。
中午2点多,抓饭就快卖光了。夫妻俩算了一笔账:除去购买食材的成本和店里的各项开支,一天下来净赚1000多元。
“团场的店铺越开越多,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杨卫江说。
从农业种植到多元街市,三〇团的商贸活力持续迸发。近年来,三〇团吸引投资8000余万元,在团场核心地段新建商业综合体,不仅盘活了闲置地块,更搭建起集餐饮、零售、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创业平台。越来越多像杨卫江这样的职工群众,从田间种植走向店铺经营。新疆芳膳庭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家赫也一路见证着团场商贸从冷清到兴旺的变迁。
“我是2011年到三〇团的,借着师里和团里的政策支持,现在生意越来越好。”刘家赫高兴地说,双节这几天酒店里几乎每天都有宴席,算下来每年的收入超过100万元。
杨卫江和刘家赫的创业故事是三〇团城镇发展的真实写照。在三〇团和平北路的街道两旁,新旧商贸城隔街对望,便利店、餐饮店如雨后春笋般开遍大街小巷,市井小店正撑起民生大舞台,撬动着小镇经济的蓬勃发展。
如今,三〇团各类商户企业达222家,从夫妻小店到连锁餐饮,从农资供应到快递物流,业态越织越密。这些散布街巷的“小门店”,带动就业1000余人,成为团场经济增长的“生力军”。2024年,三〇团生产总值完成7.28亿元,同比增长7.9%,新增市场主体71家,市场活力持续迸发,职工群众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我们依托三〇团区位优势,以多元产业协同为支撑,以优化营商环境和拓展消费市场为路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完善团场商贸基础设施,培育特色商贸品牌与新型消费场景,努力实现‘产业兴、园区强、城市活、团场富、连队美、职工好’的发展目标。”三〇团党委常委、副团长汪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