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 正文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解读)

相关解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http://www.tmg.gov.cn/gk/fdzdgknr/zcfg/zcwj/128728.htm

第一章 总则

【章析】本章核心是对立法宗旨、适用范围、权利和义务、指导思想、工作要求、支付规范、政府部门责任、其他机关责任、投诉受理进行规范。

第一条 【立法宗旨】为了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保障农民工按时足额获得工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条例。

【解析】 立法宗旨开宗明义说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保障农民工按时足额获得工资,其立法价值在于追求劳资双方关系的和谐。实践中由于用人单位太强势,而劳动者过于弱势,如果法律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进行同等保护,必然导致劳资双方关系不平衡,背离劳动合同法应有的价值取向。因此,侧重保护劳动者付出劳动的工资报酬合法权益才能取得劳资双方关系的相对平衡。

第二条 【适用范围和解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农民工,是指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农村居民。

本条例所称工资,是指农民工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后应当获得的劳动报酬。

【解析】条例明确适用范围和农民工的名词解释。用人单位的范围?工资的解释?

第三条 【农民工权利和义务】农民工有按时足额获得工资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

农民工应当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完成劳动任务。

【解析】条例明确农民务工的权利和义务。单位和个人,两个法律适用范围,单位适用劳动合同法,个人用工适用于民法。

第四条 【指导思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负责,建立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健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目标责任制,并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进行考核和监督的内容。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矛盾的排查和调处工作,防范和化解矛盾,及时调解纠纷。

【解析】此条对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影响深远,把党委政府管理发挥到了极限。总的原则:具体负责、协调机制、监管能力、目标责任、考核监督、止于萌芽。实务中把握要点:1.落实领导小组职责;2.抓好检查、调度、通报、考核、问责;3.落实考核细则;4.备齐佐证材料。5.将欠薪问题处理在萌芽。

第五条【工作要求】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应当坚持市场主体负责、政府依法监管、社会协同监督,按照源头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的要求,依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解析】此条对国办发【2016】1号文件原则提升。

一个目标: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三项责任:市场主体负责、政府依法监管、社会协同监督。四项措施:源头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

第六条 【实名制管理和工资支付规范】用人单位实行农民工劳动用工实名制管理,与招用的农民工书面约定或者通过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规定工资支付标准、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内容。

【解析】此条明确了实名制管理和工资支付的法律规范。

合同约定工资支付把握三项内容:标准、时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