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 正文
第二师铁门关市第七届道德模范拟表彰人员公示

根据《关于印发〈第二师铁门关市第七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方案〉的通知》要求,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树立崇德向善的价值导向,6月23日第二师铁门关市第七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正式启动,经过各团镇(街道)以及各行业系统自下而上逐级遴选推荐、审核公示等工作流程,确定宋财富等20名(组)同志为师市第七届道德模范拟表彰对象。现将拟表彰人员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9月10日至9月16日,欢迎社会各界监督。如有异议,请通过电话、邮件等形式向第二师铁门关市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反映。

联系电话:0996-2027183

电子邮箱:deswmb@163.com



第二师铁门关市党委宣传部

第二师铁门关市文明办

2025年9月9日



一、助人为乐(4名)

1.雷保兴,男,汉族,1957年9月生,中共党员,二十一团开来镇月牙湖社区居民、党员网格员。自2018年投身社区网格工作以来,他逐户采集包联居民信息,协助社区排查并消除安全隐患10余起;照料孤寡老人,为其代购生活用品、药品,贴心照顾其生活起居。他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网格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道德篇章,成为居民心中当之无愧的“暖心人”。凭借突出表现,他于2024年度荣获师市级先进党员网格员称号。

2.张金平,男,汉族,1962年6月生,中共党员,二十二团河畔镇十一连退休职工。从2000年春天张金平第一次将30公斤槐花蜜送到养老院开始,他就时刻牵挂着老人们,22年如一日,坚持给养老院老人赠送蜂蜜。随着养老院规模扩大,他每年送蜜量从30公斤增至90公斤。截至2022年退休时,他累计向养老院赠送优质蜂蜜超过1000公斤,惠及500余名老人。他始终以“党员身份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责任”为信念,用甜蜜事业诠释着兵团人的担当与共产党员的初心。

3.陈欣棠,男,汉族,1961年2月生,中共党员,二十七团天湖镇天湖社区党员网格员。2018年5月退休后,他积极发挥余热,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在天湖社区小小的网格内当起“大管家”,从政务帮办到水电维修,从应急救助到日常陪伴,他服务网格内居民群众120余人次,用点滴行动诠释着“助人为乐”的真谛,是群众身边离不开的“贴身管家”。

4.曾梦勇,男,汉族,1987年2月生,中共党员,三十四团蒲昌镇十二连职工。自2012年工作以来,他始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服务职工群众为己任。主动为5户困难职工延缓收取农机作业费4.2万元,解决12人次生产燃眉之急。自费投入2.3万元平整11亩集体晾晒场,保障全连孜然产业增收。2025年7月风雨夜驾驶自家铲车紧急清理4处道路倒木,保障300余名职工群众出行安全。13年来坚持为身边职工群众排忧解难,累计为身边群众解决难题62件,在平凡岗位上践行初心使命。2024年先后荣获兵团“优秀共产党员”、第二师铁门关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二、见义勇为(3名)

1.雷建江,男,汉族,1971年6月生,二十二团河畔镇七连职工。2024年6月,连队老人家里突发火灾,雷建江冲在灭火第一线,第一时间将两位八旬老人护送到安全地带,并及时用水桶、灭火器进行扑救,最终将火势控制住,保卫了老人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2025年6月4日凌晨,他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用一把铁叉勇猛夺刀,成功制止一起翻墙入室持刀伤人事件,挽救了邻居夫妻二人。雷建江用行动诠释“无私奉献”;用冷静处置、热心助人践行兵团人的责任担当。

2.田启冰,男,汉族,1966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三十七团金山镇明珠社区党支部委员。2025年6月19日傍晚,他在小区巡查时发现物业人员西尔麦麦提·艾麦尔在污水井作业中中毒昏迷,毫不犹豫跳入井中施救。他不顾井下有害气体弥漫、空间狭窄,奋力托举昏迷人员长达5分钟,为井上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最终使西尔麦麦提成功获救,自己却因严重中毒导致体力透支昏迷,经抢救后仍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田启冰同志常年服务基层,心系群众,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与奉献。

3.董治忠,男,汉族,1986年3月生,中共党员;禄娟娟,女,汉族,1989年1月生,夫妻二人系三十八团南屯镇南屯派出所辅警。2025年1月22日,董治忠、禄娟娟两人驾车返乡途中,在京藏高速格尔木段戈壁无人区遇到一起车祸,他们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在极端环境中连续奋战2小时,徒手清理车辆变形障碍,争分夺秒对伤员进行应急止血与保暖救助,最终成功救出2名重伤员。在救援成功后,两人默默离开,直至50天后一面跨越3000公里的锦旗寄送至二人所在单位,这段藏在风雪中的见义勇为的义举才为人所知。董治忠获兵团公安局一级嘉奖等荣誉,2024年二人获评兵团“最美家庭”称号,2025年3月董治忠、禄娟娟获评第二师铁门关市公安局为民服务标兵。

三、诚实守信(3名)

1.杜银平,女,汉族,1987年10月生,中共预备党员,现任二十九团博古其镇梨华社区居委会委员。2021年在社区工作以来,她以“说到做到、诺出必行”为信条,尤其是在照顾辖区老人杨凯(化名)一家的过程中,一句“叔,你有啥难处尽管找我,能帮的我一定帮”的承诺,让她不仅妥帖照料丧偶患病的老人就医、寻找老人出走女儿、受托看管空房等,还稳妥安排老人患有精神障碍的子女就医,定期关心陪伴老人、每周为老人联系家人、确认其家人身体状况,她用“答应就做到的日常”诠释着“诚实守信”的深刻内涵,成为邻里口中“比亲人还靠谱”的诚信榜样。

2.谢瑞银,女,汉族,1973年9月生,三〇团双丰镇八连退休职工。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从普通职工成长为职工群众的“致富领路人”,她始终以“人无信不立”为人生信条,把“共同富裕”当作使命担当。她牢记“农资是庄稼人的命,赚黑心钱,就是砸自己的良心”这一承诺,在农资经营中自掏运费3000元,将受潮化肥退回厂家;合作社发展中,她拒绝收购商“比当天市场价高1分钱,多赚12万元”的诱惑,按约定价统一卖给加工厂,让106户社员的收益稳稳落袋;在身边群众有困难时,她承诺帮助后,就主动帮助管理地里农活、照顾家人等,先后捐款4万余元,帮助身边13户家庭渡过难关。谢瑞银用20余年的坚守,把“诚信为本”的初心、“巾帼不让须眉”的坚韧、“共同富裕”的担当,刻进了每一件小事里。

3.罗海玉,男,汉族,1970年8月生,三十七团金山镇一连退休职工。自1993年起,他信守“我照顾你一辈子”的承诺,32年如一日无偿照顾无血缘关系的聋哑人王运友,他自学手语与王运友沟通,为其安置居所、教授其生计、多方协调办理身份证与低保,甚至多次因拒绝放弃照顾兄弟而错过成家机会。为让兄弟活得有尊严、有价值,常年带其务工增收,让其能够自力生活。罗海玉以半生坚守诠释诚信大义,2020年荣获“兵团好人”称号,是群众身边可信、可敬、可学的道德榜样。

四、敬业奉献(4名)

1.宋财富,男,汉族,1981年11月生,中共党员,现任三十一团罗杨镇农业林业草原和生态保护中心工作人员。2002年退伍后,他放弃更好选择,毅然接过父辈手中的植树工具,从“握钢枪”转为“扛铁锹”,成为团镇第三代治沙人,23年如一日在塔克拉玛干与库木塔格两大沙漠夹缝中守护2.5万亩防护林,独创滴灌技术让干旱林带重现生机。从业以来,他累计制止侵占林地12起、违法用火400余次,虽遇阻力仍坚守护绿决心,用青春在沙漠边缘筑起绿色长城。2024年先后被评为师市“优秀共产党员”和兵团“优秀共产党员”。

2.季富新,男,汉族,1990年5月生,中共党员,现任第二师库尔勒垦区公安局迎宾派出所河北花苑社区警务室辅警站长。自2019年6月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季富新身先士卒,日夜坚守在执勤一线,协助处理各类警情800余起,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20余起,为辖区群众开展防电诈集中宣防58次,挽损200余万元。荣获师市公安局各类岗位标兵4次,荣获师市公安局二级嘉奖1次,2025年被评为兵团公安局“五一”劳动节通报表扬项目成绩突出辅警。

3.孙娟,女,汉族,1984年10月生,中共党员,现任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智能工程学院院长。18年扎根职业教育领域,她带领学生斩获25个省级以上奖项。她把学生的事当成自家事,鼓励安慰家庭变故女孩,帮学生解决生活困难,陪新入职教师拆解赛项模块。在2022年兵团教学能力大赛备战关键期,她突发急性阑尾炎,术后仅三天便毅然返岗,坚决不拖团队后腿,她把“敬业”二字刻进每一堂课、每一份陪伴、每一项突破。2024年,她先后荣获全国物联网产教融合共同体2024年度优秀个人、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铜奖。

4.考静静,女,汉族,1988年5月生,中共党员,现任第二师库尔勒医院内分泌肾病科护士长。自投身医疗事业以来,考静静始终坚守初心,扎根边疆医疗16年,以“三牛”精神主动投身三十八团,深耕基层医疗,先后推动建成三十八团团场手术室、中医馆,争取协调价值269万元的方舱CT在三十八团投用,成功开展建院以来的第一台剖宫产手术,打通基层医疗“最后一公里”,为改善三十八团医疗条件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她以专业与担当书写医务工作者守护健康的动人篇章。

五、孝老爱亲(4名)

1.刘凤云,女,汉族,1973年4月生,二十四团高桥镇二连退休职工。在刘凤云家,家风绝非悬于墙上的字画,而是深深融入柴米油盐中的日常。刘凤云和丈夫30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患有高血压、风湿病的婆婆及患有先天性癫痫病的小叔子,带着小叔子寻医问药、学习简单家务,让小叔子自力生活;帮婆婆梳头、捶背、换洗衣物、清理粪便,让婆婆安享晚年,刘凤云以言传身教传承孝老爱亲的好家风,将“一家人”三个字镌刻成最质朴而坚定的承诺,赢得了周围职工群众的由衷敬佩。2022年第一季度,她被评为“兵团好人”。

2.杨晓艳,女,汉族,1979年3月生,三十一团罗杨镇二连居民。2001年9月16日丈夫因事故瘫痪后,她每天凌晨为丈夫翻身、擦身、换床单,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丈夫,同时还要冲奶、换尿布,照顾嗷嗷待哺的女儿,为了维持生计,她在棉田摘花、食堂帮厨、加工厂打包……一天打几份工,24年来用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践行对丈夫“不离不弃”的承诺,在艰难岁月中为丈夫和女儿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2020年她被评为“兵团好人”。

3.唐新玲,女,汉族,1968年9月生,群众,三十三团营盘镇拥军社区居民。2000年12月,唐新玲丈夫突发脑出血后瘫痪在床,失去了工作能力,她不仅要精心照料丈夫起居,还要为家庭生计奔波。屋漏偏逢连夜雨,2010年8月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养母,又因患白内障导致视力严重受损,日常生活需要她照料。2012年11月,因积劳成疾,在农资店打工的唐新玲突然晕倒,在医院确诊毛细血管脑梗,为更好照顾家人,她在安顿好母亲和丈夫起居的间歇主动健身锻炼,带着家人积极乐观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20多年来,唐新玲悉心照料先后瘫痪在床的丈夫和母亲,为家人撑起一片天,用实际行动践行孝老爱亲美德。2025年5月,她被评为“兵团好人”,2025年8月,她荣登中国好人榜。

4.范崇文,男,汉族,1969年8月生,三十六团米兰镇退休职工。2018年,母亲不慎摔断腰椎,生活无法自理,需要专人照料。面对这一困境,他毅然决然地放弃稳定工作,全心全意照顾母亲。在之后2500多个日夜,他开启了昼夜颠倒的守护生活。母亲行动不便,他便每日坚持背母亲下楼,让母亲能够晒太阳、感受外面的世界;定期推着母亲去市场,给母亲讲热闹集市里的新鲜事,让母亲的生活多些乐趣。无论是喂饭、洗漱,还是夜间的悉心守护,范崇文都做得细致入微。他用日复一日的坚持,诠释着孝亲的深刻内涵。

六、民族团结(2名)

1.李虎山,男,汉族,1952年12月生,中共党员,三十一团罗杨镇十一连退休职工。与妻子陈翠莲同哈拉洪村的吐汗・萨帕尔、艾合买提・尼亚孜(已故)一家相处50年,结下了深厚情谊。1980年,在吐汗夫妇遭遇困难时,李虎山夫妻俩主动拿出全部存款救治他们尚在襁褓的女儿,保住她受伤的脚;在吐汗的儿子婚房意外失火后,他们帮助添置新家具;2020年艾合买提去世,帮助吐汗办理后事……50年间两户人家从贫困走向富裕,从一代4口人发展到3代20余口人,两家人从相逢相识到彼此牵挂,从遇到困难共同面对,到共同分享吐汗孙子高考的喜悦,一件件小事,一点点关心,叠加在一起,最终实现心灵相通、血脉相连、手足情深。

2.阿地江·艾力木,男,维吾尔族,1986年8月生,中共党员,现任二二三团开泽镇绿园社区党支部组织委员、居民委员会副主任。他将“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牢记在心,为解决少数民族群众交流困难的问题,促进其就业,2017年至2019年他先后组织并参与面向少数民族居民的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班380余场次,累计促进就业55人次。2023年以来,他走访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各族群众3600余人次,主动帮助患病群众办理低保和大病医疗救助,帮助困难群众家人找工作等,解决各类困难诉求102件次。2016年至2024年,他先后荣获“优秀人民调解员”、第二师铁门关市“向上向善好青年”、第二师铁门关市民族团结进步个人、2018年度自治州“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先进个人、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2019年度先进个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兵团劳动模范”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