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师市 > 历史沿革 > 正文
历史沿革
发布时间:2024-03-13 17:00 来源:第二师铁门关市
【历史沿革】

第二师前身是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

1946年8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五九旅返回陕甘宁解放区,经过南下北返,中原突围的连续 作战,消耗很大,兵力严重不足。王震同志请求党中央从三五九旅派一批干部去物产富饶、人烟稠密的山东老解放区组建一个旅。党中央很快批准,任弼时同志还亲 自给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同志写了信。1946年冬,张仲瀚、曾涤、贺盛桂、熊晃等带八路军一二 0 师三五九旅和晋绥军区的 321 名骨干,一路风尘,来到山东振华、商河、匡吾、临邑等县组建新军。1947年 2 月25日,新军举行建军典礼,部队番号渤海军区教导旅。同年 11 月部队归入西北野战军建制,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独立第六旅。

1949年 2 月,中央军委将独立第六旅统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二军步兵第六师。

在彭德怀、王震将军的指挥下,这支英雄之师转战于西北战场,先后参加了运安、宜瓦等十大战 役;而后挥师陇东,挺进河湟,相继解放了安邑、咸阳、天水、临夏等16座城市。1949年9月,大军陈兵嘉峪关,促使新疆和平起义。10月10日,步兵第 六师由甘肃张掖出发,进抵酒泉、玉门、敦煌一线集结待命。不久王震命令师长张仲瀚迅速组成一支先遣队,于11月4日抵达新疆南北疆分界处的天山咽喉焉耆、 库尔勒地区进行踏勘布点,受到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1953 年 2 月,步兵第六师集体就地转业,执行农垦任务。

同年6月 5 日,新疆军区转发中央军委命令,步兵第六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二师,所辖十六团、十七团、十八团依次更名为农业建设第四团、第五团、第 六团。师部驻焉耆。1954年10月,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成立后,第二师归属兵团建制,成为少数几个比兵团成立还早的师。

1960 年 9 月师部移驻库尔勒。1975年 3 月,兵团建制撤销, 5 月第二师并入巴州,组建农垦局,归巴州领导。1981年 12 月,中央恢复兵团体制。 1982 年 4 月 1 日,农垦局撤销,恢复了第二师的番号。

俯视中国的版图,从山东渤海湾到新疆的天山,地势图上由绿变黄的征途,恰好似搭建了一条由东 海岸边到西部沙漠的长桥。当年那些曾经是普通农民的战士,他们擎着延安的火炬,翻越祁连山,横跨天山,将掬来的蔚蓝色海水,播洒到边塞的黄沙大漠里,再经 过军垦战士热血与汗水的化合与分解,在这片“兔子不拉屎”的荒凉戈壁上调和出美丽和谐的生命之绿色,这支曾经驰骋战场的部队,在新疆大漠边先后开发出焉 耆、库尔勒、塔里木、若且四大垦区。

【四大垦区】

焉耆垦区   地处巴州北部山间盆地,是第二师最早开发的垦区之一,分布有二十一团、二十二团、二十三团、二十四团、二十五团、二十六团、二十七团、绿源糖厂、焉耆医 院。焉耆垦区南濒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紧依美丽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气候温和湿润,适宜种植小麦、辣椒、番茄、甜菜、啤酒花,是全国重要的 辣椒交易集散地之一,每年有3万吨辣椒的交易。垦区自然景观壮丽,是旅游避暑的好去处。

库尔勒垦区   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北边缘和天山南麓霍拉山冲积扇上,分布有二十八团、二十九团、三十团,也是永兴公司、冠农公司的仓储集散地。二师新建铁门关 市、库西工业园区即位于此地。垦区内有王震将军亲自命名的十八团大渠引来孔雀河水,将两岸孕育成“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绿洲。库尔勒垦区是水稻、香梨、红枣 的主要产区之一,出产的“库尔勒香梨”是饮誉中外的特产。1984年原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食用第二师二十八团香梨的外国首相。这里也是第 二师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基地。

塔里木垦区   依傍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北边缘。分布有三十一团、三十二团、三十三团、三十四团、三十五团。是军垦将士于1956年沿塔里木河挥师南下,在亘古荒原上开 辟出的棉花高产区。由于光照充足,垦区内最适宜种植棉花、水稻、瓜果等喜温作物,是第二师高产棉基地。垦区对塔里木马鹿的驯养、培育已有近50年的历史, 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垦区内三十二团蛭石矿储量居世界第二位。     

由于地处沙漠之缘,为解决垦区灌溉用水的季节性供求矛盾,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第二师在垦 区内兴建水库、修干渠,并先后实施改扩建工程,缓解缺水矛盾,提高水利用率,达到节水扩灌的目的。2000年启动的耗资6个亿的塔河综合治理工程,为塔里 木垦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若且垦区  分布于昆仑山、阿尔金山北麓的若羌、且末两县境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始开发。分布有三十六团、三十八团和且末支队。适宜种植小麦、棉花、红枣、桃、梨等作 物。垦区境内阿尔金山矿藏资源丰富,其中石棉矿产品位高,储量为300-500万吨。2005年10月27日,第二师正式启动在且末跃进开发区建设2万亩 生态林的计划。2006年,开始筹建三十八团。

随着国家对口援疆工作的全面开展,师党委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提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发展 目标,经济发展逐步进入又好又快、稳中求进的新时期。各个垦区根据自身优势已形成荒漠开发区、林果示范区、工业园区、生态旅游开发区、绿色农业示范区。不 但实现了第二师几代军垦人所憧憬的“戈壁水长流,谷满稻花香”的梦想,也逐步。

【交通发展】

20世纪末,贯穿塔里木垦区的218国道是全国最有名的“三跳路”国道,即:“车在路上跳、 人在车上跳、心在肚里跳”。去过塔里木的人可能都无法忘记,从库尔勒到“风之头、水之尾”的三十五团,仅220多公里的路程,班车要走十几个小时。班车由 于长期在搓板路上颠簸,又脏又破到处灌风。车过尉犁县城后,全是砂石路、土路,从车的缝隙处灌进来的浮土呛得人喘不过气,一不留神头又撞到车顶。汽车驶过 之处,浮尘飞扬,遮天蔽日,像一条滚动的黄色长龙,人在车中就像坐在风浪中行驶的小船上一样,时而波谷,时而浪尖,颠得简直散了架。等到下车时,一个个像 个“灰老鼠”,除了两只眼睛,已是面目全“灰”。

进入新世纪,第二师的交通情况早已今非昔比。第二师师部所在的巴州交通四通八达。民航有库尔勒、且末两个机场,国际新机场即将竣工。库尔勒航班经乌鲁木齐可直达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广州等地。库尔勒还是南疆铁路的中枢,可直达西安、成都、乌鲁木齐、喀什、阿克苏。

第二师的公路建设、团场客运及客运网络化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平坦宽阔的218国道将焉 耆垦区、库尔勒垦区、塔里木垦区和且若垦区贯穿成一条绿色珠链,北上可达省府乌鲁木齐,南下至315国道后,可东至青海,西达伊犁州。315国道又把三十 六团、且末支队连成一线。和库高速路从巴州和硕县起至库尔勒市止,是纵贯新疆南疆314国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92.4公里,建设标准为全封闭、全立 交。它途经第二师二十四团和二十七团。

如今,由师至团场,团场至连队,100%实现了柏油路面路路通,部分示范小区还实现了硬质路 面户户通,职工开始告别“雨天一身水,出门一脚泥”的历史。路修好了,车就多了,客运线路网络覆盖全师各农牧团场,全部实现了直通车。现在,从库尔勒到三 十五团仅两个多小时就可到达,条条平坦整洁的柏油路成为职工踏上小康生活的致富路,也成为爱好边塞风光的旅游探险者的方便之路。

【兵地共建】

第二师19个农牧团场及工矿企业遍布巴州境内。自20世纪50年代起,第二师广大干部职工与 地方各族群众共同建设巴州,发展了巴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民族之间互相信赖,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学习,互相谅解,形成了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相 互依存的关系。第二师发扬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的光荣传统,积极支援地方建设。第二师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巴州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各行 各业涌现出一大批民族团结、兵地团结模范单位和模范个人。每到农忙季节,地方各族群众主动帮助团场拾棉花、挖甜菜、摘酒花;农闲时,团场派技术人员到地方 乡村培训人员,规划农田,兴修水利,巡回医疗,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团结、兵地团结和军民团结。2005年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 院副总理回良玉代表中央慰问团向第二师赠送了慰问品。2009年,第二师结束对阳霞乡的对口扶贫工作后,正式开展对且末县奥依亚依拉克乡的帮扶,几年里, 投入资金给乡村修建了文化中心,配置活动设施;对村民进行农业技术及物资帮扶。2011年,河北省在对口支援巴州的同时,正式启动对第二师对口援建工作。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时代给巴州、第二师更多的挑战机遇和发展空间。巴州与第二师进一步发展融合经济,实现兵团和地方“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城镇建设】

很多20世纪50年代进疆的军垦战士,都住过一种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用泥草盖的房子—— 地窝子,进房子时要下“楼梯”。还有更多的战士,喝过渠水、塘水、泽地里的水。寒冬腊月天,到外面捡一块冰回来化掉洗脸。随着经济的发展,自营经济的快速 延伸,第二师把提高职工生活质量的“六合一”工程作为实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心工程,并已取得显著成效。

二十一团、二十九团、三十三团是兵团确定的38个首批建设小城镇项目中的一部分,总投资 8138.9万元。三个小城镇的道路、供热、给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基本竣工。巍然屹立的团办公大楼,宽阔平坦的城市化街道,古色古香的六角凉亭,曲径通幽 的文化走廊和富有朝气的群众健身广场在夜晚闪烁的星光和灯光的照耀下,透露出不断发展的时代气息。

1999—2003年,第二师党委加快了危旧住房的改造工程。兵团下达第二师危旧住房改造计划2792户,师党委从加快改善职工住宅状况出发,又追加1000户危房改造投资。

新世纪,第二师在做好水利为农田灌溉的各项服务外,更注重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饮用水 安全、生态建设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工作。2004年,全师职工饮水改造攻坚工程开始实施,总投资4700万元,工程惠及16万人,实现饮用水到家入户。 2005年,师重点强化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进一步提高了垦区职工生活质量。2003年,第二师以二十一团、二十五团为试点开始沼气工程建设。当年底建成 897座沼气池,以解决职工生活、采暖问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绿色通道。

2011年,第二师坚持城市带动战略,以新建铁门关市为龙头,强力推进全师城镇化建设,促进 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师党委牢牢抓住中央和自治区支持兵团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师建城市,团场建镇”的要求,加强构建“一主 (拟建铁门关市)、两翼(焉耆城镇区、塔里木城镇区)、四驱(二十二团、三十三团、三十六团、三十八团)”的师域城镇体系布局,实现从“屯垦戍边”向“建 城戍边”转变。

【文化教育与科研卫生】

教育:1952年3月,在焉耆县组建了第一所“八一子弟学校”,随后,陆续有大批知识分子、知识青年高唱着《送你一束沙枣花》踏上丝绸之路,奔赴第二师各个军垦农场,并像歌中的沙枣花一样自愿扎根边疆。

第二师在制定教育发展目标时,注重巩固提高基础教育,加强品德教育,强化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 教育的师资达标和培训力度。同时,保证团场学校整体实现从平房向楼房的跨越,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保证基础教育一直走在全兵团的前列。师直属中学华山中学已 载入《中国名校》(中学卷)一书,又被国家教育部授予“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师属综合性学校八一中学被兵团列为“兵团重点高级中学”。快速发展的华山 职业技术学校大力开展各种职业技术培训,为巴州、第二师、库尔勒市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科学:于1951年即组织农事试验组,鉴定当地的农作物品种,研究作物栽培技术。20世纪 60年代初,先后组建农业机械化研究室、细毛羊育种站、焉耆马育种站,从事专项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各团场相继成立了农科站(或称良种繁育 站),分担研究课题。2005年焉耆垦区二十一团移动式首部滴灌技术在全兵团得到推广。至2011年末,全师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9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和 技术人员已达1767人。全年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达5263.5万元,其中师自筹4050万元。组织实施各类科技研究、开发、推广项目108个,其中 承担国家和兵团科技项目32个。在全师初步建立了棉花、辣椒、番茄、香梨、马鹿、奶牛科技示范基地,加强了农业新技术的集成与示范推广工作;广泛运用了温 室育苗移栽、水果丰产栽培技术示范、马鹿繁育、水果蔬菜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工艺技术研究和创新等新技术。

文化:有着丰厚文化积淀的第二师,其文化艺术事业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军队文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1947年,渤海军区教导旅西进时,即组织了文工团。又先后组建了战鼓剧团、秦剧团、曲剧团、吕剧团。1951年,第二师政治部文化科编辑出版油印刊 物《连队文娱》。20世纪50年代末,全民文艺创作活动兴起,农垦职工白天参加各种形式的突击竞赛;晚上,在田间地头建筑工地燃起篝火举行赛诗活动。改革 开放以来,第二师着手开辟文化活动场所,组建起了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恢复了师报《绿原报》,开展了文学、美术、音乐、书法、摄影的创作竞赛活动。随着 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全师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已达100%。

卫生:1949年春,步兵第六师卫生部接收原国民党联勤部“二五一”医院。各团在战时卫生队 的基础上建立了休养所,挖地窝子作病房,因陋就简,自力更生,发展卫生事业。1962年,组建了塔里木医院。时隔30年后,全师共有师、团两级医院28 所,师直门诊部1所,卫生防疫站23个,营连卫生所、室380个,职工卫生中专学校1所。随着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医疗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广大职工群众的健 康意识不断增强。2011年末,全师拥有各类卫生机构454个,其中医院24所,卫生所(室)273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4个。焉耆中心血站、师卫生监 督所各1个。近几年,垦区各团场以团部所在镇为中心,汇集邮政营业网点、银行储蓄代办点。电话、电报、快递、电视电话会议、因特网通讯业务服务均已进入团 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CDMA网络覆盖各垦区团场连队,手机信号畅通无阻。购物超市、集贸市场遍布团部连队。

时光荏苒,第二师党委继续发扬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光荣传统,并将其与现代社会紧密结合,创新思维,优化环境,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优势。

【库西工业园】

2005年夏季,巴州、第二师联合决定建立库西开发区,规划面积67.5平方公里,地址位于 二十九团辖区小城镇东侧。成立了第二师库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工业园区采取“一区三园”的发展模式,对库西经济工业园-库尔勒冠农工业园-焉耆工业园实 行统一管理、统一政策的管理体制。按照“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的原则,建成第二师新型工业化建设的主战场。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绿色食品开发为支柱产业, 走融合型经济发展和特色产品产业发展之路。建设目标是成为南疆最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工业园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园区和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区。根 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新疆的实际情况,园区确定重点发展棉纺、棉浆粕为主的纺织产业;果品蔬菜、乳制品、保健品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和保健品加工业;生物制药、 食品饮料、生态农业配套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农林牧业服务的综合加工业;以铁路、公路联运为基础的仓储物流服务等产业。园区实行“谁投资、谁建设、谁 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外商、企业、社会、个人投资,并且前5年减免税收。

【屯垦精神】

在第二师有一座仅250平方米的展馆。虽小,却浓缩了第二师近六十年的历史。馆内大量的历史 实物真实地再现了二师将士渤海建军、屯垦戍边、生产建设、再创辉煌同时段的创业历程。展馆先后接待了区内外老干部、老军垦、党员干部、职工群众、部队军 人、在校学生以及区内外文化名人。  

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第二师党委紧紧围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目标,全面落实兵团党委的战 略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继续传承这种艰苦奋斗、勇于进取、敢于开拓的兵团精神,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推进城 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建设为路径,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好屯垦与戍边、特殊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兵团与地方“三大关 系”,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克服不利因素,努力实现工业的跨跃式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计划“十二五”时期全师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到2015年确 保达到120亿元,力争达到140亿元,在师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第二师这方热土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环境优美、人民富裕、民风淳朴的塞外乐园。